摘要:
1.叶酸的药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叶酸状况评价
由于叶酸缺乏可能带来不同的健康风险,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健康结局目标 的叶酸缺乏/不足判定依据。由于叶酸不足并非导致 NTDs的唯一原因,因此红细胞叶酸水平仅能用于评价备孕女性群体叶酸不足,不能用于评价个体风险。
血清/红细胞叶酸和血浆 Hcy 水平是评价叶酸状况的常用指标,但目前仍存在判定标准不同、缺乏叶酸过量评价、测定方法有待确认、缺乏针对不同健康结局目标的判定依据、缺乏人群叶酸状况监测数据等问题。个体叶酸状况与遗传、生理状态( 如孕期和哺乳期) 、行为( 如饮酒和膳食叶酸及相关营养素摄入) 、疾病( 如胃肠道疾病) 、药物 ( 拮抗叶酸代谢) 等多因素有关,因此需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可以预测和识别叶酸代谢异常的指标集/ 结构方程、建立组学标志物等,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Hcy为同型半胱氨酸;①叶酸单位转换为1 ng·mL-1=2.265n mol·L-1;②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临床叶酸缺乏的判定依据为血清叶酸水平<2 ng·mL-1、红细胞叶酸水平<95ng·mL-1。
3.叶酸营养状况改善
一般人群叶酸补充的有效且安全剂量为0.4~1.0 mg·d-1。需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 >1 mg·d-1 ) 补充叶酸(包括叶酸强化食物) 有可能产生健康风险,如增加某些癌症( 如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 风险、掩盖维生素 B12缺乏的早期表现、加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与其他药物相互干扰、影响锌吸收、降低叶酸吸收率、降低免疫力等。
4.叶酸在备孕和孕产期人群中的应用
由于泌乳需要,哺乳期妇女对营养素的需求普遍增加,因此,相较于正常成人,乳母更易缺乏叶酸。研究显示,哺乳期妇女血液叶酸水平低于未哺乳妇女。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在资源匮乏地区,50%以上的产妇存在叶酸缺乏,另一项研究指出,即使食用叶酸强化食品,仍有约 32%的妇女存在哺乳期叶酸缺乏。我国2013 年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发现,乳母血清叶酸状况总体改善,但居住在北方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哺乳初期、收入较低、食用过多薯类和较少谷米类的乳母叶酸缺乏风险较高。观察性研究表明,未补充叶酸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叶酸相关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的发生率高于叶酸补充人群。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哺乳期补充叶酸可提高红细胞叶酸和血红蛋白水平,并防止 Hcy 水平升高。WHO 也建议应补充叶酸至产后 3个月。
目前各国推荐哺乳期补充叶酸时,普遍根据母体自身需求和泌乳量,衡量叶酸生物利用率、变异系数得出RNI。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3版)》,按泌乳消耗叶酸约0.065 mg·d-1、叶酸生物利用率为50%计算,哺乳期需由膳食额外提供叶酸 DFE 130 μg·d-1,加上成年女性叶酸平均DFE 需要量为320 μg·d-1,计算哺乳期叶酸 DFE 需要量为450 μg·d-1,按变异系数= 10%计算RNI的DFE并修约后为550 μg·d-1。考虑国内没有相关剂型,建议增补叶酸0.4 mg·d-1。
专注营养、饮食、健康相关知识分享。发布者:健康科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bio.52food.cn/yingyangxinzhi/5925.html